弄懂养殖水体三氮07:有机物菌藻的生态循环体系
大家好,上一讲讲了要养好微生物有益菌不但要有碳源氮源能源,三源缺一不可,因为这三样是维持细菌生命的必须物质,菌和人一样没有饭没营养怎么能活下去,现在又增加了一个氧气,人没有氧了也活不下去,喜氧菌也一样,而人可以呼吸空气,从空气中获取氧气。因为空气中含有29%左右的氧,人在呼吸运动中,空气中氧气浓度在21%左右时,就这个浓度是人类呼吸最佳氧气浓度。在10~ 14%氧气浓度时,人就会出现恶心呕吐、无法行动乃至瘫痪。
细菌在水体中,当20℃的水温时,100升水可以溶解3升的氧气,也就是说水体含氧只有3%,这3%是以微气泡的形状存在于水中的,鱼虾吸入含氧的水后,鳃过滤出水后把水吐出,氧被分离出来,就靠着这点氧维持生命,氧经过鱼吸收后吐出来的是二氧化碳。
这带氧的微气泡对鱼来讲不算是个大泡泡,而对细菌来讲是个大球,同时还伴着二氧化碳,细菌可不喜欢二氧化碳,就3%的含氧加上鱼虾吐出的二氧化碳,在高密度养殖的水体中,氧量越来越稀薄,微小的细菌喝上大大的一口水,可水里面的氧且低于1%,当人们去测数据时还有3%,为什么只有这点点的真氧了呢?
因为二氧化碳也是以气体的形式存在水体中,被检测出来的数据中只有部分是氧,在这种情况下,细菌也就没有办法生存下去了,说到这里我们发现了几个问题,就是水体中的氧必须越小越能让细菌利用。还有一个就是二氧化碳要及时的把它清理出来,当然人们已经有了用设备的解决方案,增氧用纳米氧,二氧化碳用脱碳机,但这些设备从理论上是可行的,在应用上是很困难的,再加上运行成本很大。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在微生物世界里,如能用微生物来解决微生物的问题,成本会比设备干扰更低,这里就再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武器,以上这二个问题的解决,只要让藻类加入就可以轻松的取代昂贵的设备和极大的运行成本。
微藻是指一些微观的单细胞群体,是最低等的、自养的水生生物。微藻能够利用阳光和CO2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并释放出O2,是自然界中光合效率最高、生长最为迅速的原始生物种类之一,其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了解了微藻的需要和产出,我们把藻养出来后,鱼虾吐出来的二氧化碳被藻消灭了,藻产生出来的氧供给细菌,细菌也最喜欢这种纯天然的氧资源,一招解决了问题,还一举二得。
我讲到今天,你应该明白我在叫你弄明白,另一条解决有机物而不产生氨氮的路径,这是目前养殖高手掌握的绝活,这也是一个生态循环链,我再给大家梳理一遍。饲料被鱼虾吃了后产生粪便和二氧化碳,然后鱼吐出的二氧化碳和人工补加的糖类酸类醇类还有鱼粪中的蛋白以及氮,给有益细菌提供了综合性的碳源,有机物在足够强大的菌群面前,被分解成了细菌的细胞结构的原材料,同时也产生出了二氧化碳和盐或水,然后藻类利用了二氧化碳和光合作用,还有人为补加的磷源,便合成了更多的藻类,在水体中产出更多的氧气,供给细菌和鱼虾,这就是一个生态利用的循环体系。
这个体系的维护只要控制好碳源氮源能源及磷源,就可以把有机物给解决悼了,有机物没有了,氨氮怎么还会有呢?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的氮循环就循环不起来了。
一亩虾的学员们,以上的技术是应用在没有虾菜共生系统的养殖层面上的,有的学员偷偷去跟别人学这些,今天老师告诉你,老师比你拜的三脚毛师傅更懂这些技术,为什么不教你们,是因为这技术用到一亩虾系统中后,象汽油汽车加柴油一样,因为一亩虾系统是在氮循环未端一招阻止氮循环。
而以上这些技术是阻止氮循环的出现,在氨氮发生之前使用的技术,二者各有特点,前者开始投资省,学养菌养藻难度太大,后者一次性投资大,养殖难度低,成功率高,前者是堵水,堵不住就发生洪水灾害,后者是引水,发生洪水灾害的风险几乎是需,前者做不到0排换高密度高产量,四季出虾。后者做到了0换水0排放,高密度高产量,四季出虾。
好今天就讲到这,谢谢你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