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懂养殖水体02:养殖水体的氨氮是如何形成的
今天科普一下基础知识,了解养殖水体中的氨氮是怎么产生的,才能正确的选择解决办法,饲料被鱼虾吃了吸收了一部分后排出成粪便,饲料是由粮食和海洋中的部分鱼粉,及添加微量维生素矿物质等配合而成,其中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在包装袋上有标注,蛋白含量的高低,是针对养殖的鱼而定选择的,每种鱼对蛋白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蛋白是产生氮元素的主要物质,水体中氮元素的主要来源是饲料中的蛋白质。
有资料显示,饲料中的蛋白质只有60%左右被鱼体吸收,合成鱼体蛋白,约40%通过鳃或者粪便排泄到水体中。而工厂化养殖每天需要投喂大量的饲料,比如投100斤饲料,产生的粪便就有50斤左右,这里面就有没有被吸收的蛋白有机氮,养殖水体20度以上,微生物就开始快速的分解有机氮。
分解可能不会太懂,腐烂大家就懂了,在腐烂过程中就会产生气味,就像一条刚死的鱼是没有味的,腐败时就会产生刺鼻的臭味,这里边就有氨的味道,这种气味就是氨气,这个过程是很多细菌、真菌和放线菌都能分泌蛋白酶,在细胞外将蛋白质分解为多肽、氨基酸和氨。
其中分解能力强并释放出氨的微生物称为氨化微生物,这种菌一面分解一面产生氨,氨就溶入在水体里,然随着时间积累,水体中的氨含量就越来越高,我们为什么叫它氨氮,因为它已经不是有机氮了,而是无机氮,因为无机氮有好几种,所以这种无机氨就叫它氨氮。
从氨氮的来源中我们知道了几个主要环节,在养殖实践中我们首先要从饲料着手,别以为蛋白越高鱼长的越快,这是错误的,你养的鱼应该是32个蛋白的且给了40蛋白的,不但鱼吸收不了那么多而且容易造成肠炎,吸收不了就排入水体,水体中的有机氮含量增加,造成大量的腐败细菌产出更多的氨氮。其次是精准投喂,小量多餐,绝对不能有吃不完的残饵积荐在水体中。
鱼不吃不长,吃了必定有排泄,有排泄物就一定会产生氨氮,能把排泄物通过各种途径不让它转化为氨氮,就是养殖技术的核心是成功的关键,处理排泄物有几十种方法,顶尖技术的可以用帆布池少量换水养出鱼虾来,高手可以不用过滤设备,少量的排污养出鱼虾来,工厂化可以依靠设备、结合换水排污养出鱼虾来,一亩虾可以0换水0排放的养出鱼虾来,这些成功的养殖模式的背后,都有着解决有机氮和氨氮的有独门绝技。
接下来我会把这些绝技一一的展现给大家,希望这种绝技能帮助养殖户少走弯路。
好,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的聆听。